保利拍賣?精品回顧丨中國古代書畫:精品采擷——文徵明
日期:2022-03-10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畫家。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號稀奇山,停云生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授翰林待詔,故稱“文待詔”。聰穎博學,詩、文、書、畫都名聞一時。畫學沈周,兼有李唐、吳仲圭、趙孟俯、黃公望筆法。畫山水、人物、花卉都極出色。畫風細致溫雅,筆墨精銳,氣韻神采,獨步一時。他的子女都善于書畫,門人杰出的也多,形成了“吳門派”。又寫沈周、唐寅、仇英齊名勝古跡,并稱“明四家”。其畫特點粗暴,粗筆有沈周溫厚淳樸之風,又有細膩工整之趣;細筆取法于王蒙,取其蒼潤渾厚的構調,又有高雅的風采。長于用細筆創造出幽雅間靜的意境,也能用瀟灑、酣暢的筆墨表現寬闊的氣勢。畫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練,風格秀麗。畫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葉離披,備天然之妙。書法亦豐富多彩,造詣很高,他的字寬寬展舒和,具有溫和雅尊遒的豐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書畫、印章均為名手。其著作有《莆田集》。
文徵明的《漁梁紅葉圖》,以江南山水為背景,以江南岸的小丘,田園,河流及小橋為重點,“滿溪紅葉過漁梁”是畫的主題。溪水北岸的遠山層次分明,樹木稀疏可見,溪邊之石或淹沒水中,或露出水面,勾勒少皴,十分規整美觀。山中更有“百木之長”的松樹枝葉繁茂,勢鋪霄漢虬曲交錯,另幾珠雙勾的尖闊葉樹郁郁蔥蔥,闊葉片片見筆,濃重茂密,樹干的紋路清晰可見。樹干、樹葉的畫法十發規范,前后的層次很清楚,且能相互映襯。山石的層疊造型十分美觀?!稘O梁紅葉圖》是一幅少見的江南山水作品。從技法上看,這件作品構思精密、筆墨工穩細膩,沉靜自如。而主題也是高士歸隱山林田園的意境,此中更寄托了文人畫的一個核心情結:在脫離世俗繁囂的環境中,體察自然,感悟精神的力量和樂趣。
文徵明時常與朋友郊游,其中同鄉好友王信與文徵明是同齡,是明代的古器物鑒賞家,精鑒藏。王氏曾任王守仁幕僚,王守仁得罪宦官劉瑾,被發配貴州,王信受牽連回到故鄉隱居。他在江蘇南郊修建“曰齋”以收藏金石書畫自娛。文王二人“雅同所好”,文徵明是“曰齋”的???。文徵明八十九歲時,嘉靖三十七(1558)年七月十八日還書扇面贈與王氏,可見其交情之深。之后,此畫經王信之子轉贈給了袁安節,袁安節對其作品珍愛有加,其曾孫文從簡對這段經過在畫的拖尾有詳細記載,并經其鑒賞過。文從簡(1574-1646)字彥可,號枕煙老人,元善長子。崇禎十三年(1640)拔貢。入清不仕。畫兼王蒙、倪瓚,用枯筆皴斮,作方從義筆法,脫盡時人蹊徑。書法李邕,最得其神。卒年七十五?!段氖献遄V續集》。文從簡的記述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到了清朝,金俊明對此作了考證,金俊明(公元1602年至1675年)原名袞,字孝章,(一作九章)號耿庵,又號不寐道人,江蘇吳縣人。生于明神宗萬歷三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年七十四歲。(《歷代名人年譜》作生于明萬歷二十九年,卒于清康熙十二年,年七十三歲。。俊明好錄異書,工詩古文兼善書畫,尤長于墨梅。嘗寫陶詩及畫梅寄王士禎兄弟,士禎甚寶之。世稱“三絕?!敝小洞翰蓍g堂集》、《推量稿》、《闡幽錄》、《康濟譜》,均《清史列傳》并傳于世。他的考證與文從簡是一致的,從一個側面佐證了作品的正確性。吳湖帆,(中國現代畫家,精鑒賞,富于收藏),經其過目題簽,確定其為“衡翁五十二歲真跡卷”。
文徵明四十四以后以字行名,繪畫書法題款皆用“徵明”、“文徵明”、“衡山”等,此畫為五十二歲所作,當用“徵明”。文徵明這一時期以“細筆”為主,山水畫的色調多為青綠。凡此種種,皆說明《漁梁紅葉圖》為文徵明中年的重要真跡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作品上有乾隆皇帝御詩一首 “繡繪峣峰瀑帶岡,秋光人意兩茫茫。停云若嗜惠山酒,問渡應知溪號梁”。并有御?。菏汅拧⑶∮[之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宋犖審定,錢鏡塘藏等收藏。
說明:
五月江深寒草閣 瀟湘落木懷遠情
素有“收藏甲東南”的蘇州過云樓主人顧文彬所撰《過云樓書畫記》卷八中收有文徵明“嘉靖丙申”所作《五月江深圖軸》,明萬歷中有名伯茂者旁題五絕一首;又據今人劉綱紀《文徵明年表》,嘉靖十五年(即丙申)五月,文徵明好友嚴賓往訪,文因有《五月江深》相贈。嚴賓,徐沁《明畫錄》卷三有載:“嚴賓字子寅,號鶴丘,江寧人。家蓄名跡,精于賞鑒。所畫山水,小幅尤精,酷似文衡山。”據此,可知此幅當與年表所記者為同時所作,或竟為同一件。
此幅《五月江深》作于“丙申五月九日”即1536年,時文徵明67歲。以圖說杜詩為著眼,復以青綠為主調表現江南山水之美、人文之美,似是文徵明傳世作品中比較少見的。畫幅以江南岸端坐草閣中的士人為主,輔以獨行橋上的和閣下烹茗欲上的僮仆,刻畫一種懷遠之思,即文氏自題中所謂“落木瀟湘生遠情”——亦即發抒自己與嚴賓之間情誼,頗為獨到。劉如仲稱:“江旁‘百木之長’的松樹枝葉繁茂,勢鋪霄漢虬曲交錯,不是秋夏,乃是江南的五月。另幾株雙勾的尖闊葉樹郁郁蔥蔥,闊葉片片見筆,濃重茂密,樹干的紋路清晰可見。樹干、樹葉的畫法十分規范,前后的層次很清楚,且能相互映襯。山石的層疊造型十分美觀。江北岸的遠山層次分明,樹木稀疏可見,江邊之石或淹沒水中,或露出水面,勾勒少皴,十分規整美觀。文徵明與子寅的深厚友情,從其題詩‘落木瀟湘生遠情’可知,就是像瀟湘之江水清深、深重。《五月江深圖軸》是一幅少見的人物與山水畫結合的重要作品?!笨蔀榘l見。
據畫上鑒藏印,可知錫山華氏是此軸《五月江深》的首位鑒藏家?;诟鞣N史料,錫山華氏先祖——當即補庵居士華云(1488-1560),他并與王寵等文氏好友交相莫逆——與文徵明同一時代,是明代的古器物鑒賞家,與文過從甚密。華云早年曾為王守仁幕僚,王開罪宦官劉瑾被發配貴州,華氏受牽連回到故鄉無錫隱居,在太湖邊修建“真賞齋”以收藏金石書畫自慰。文華二人“雅同所好”,文徵明則是“真賞齋”的常客。華氏之后,此幅入于清初著名印人、藏家夏一駒之手。夏為澄江(即江陰)人,字昂千,號一齋,又號鳳凰山樵,善治印,有印癖,好藏古印;又精鑒賞,曾邀陸叔成鐫《弘遠堂印正》。著有《古印考略》,乾隆年間,其子夏犀、夏犖將其舊藏集成《拾古印遺》。隨后,此作過于吳湖帆手,吳氏并為題簽。
成交價:RMB 3,680,000
成交價:RMB 81,650,000
著錄:
6.陶湘:《書目叢刊》,第475頁,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成交價:RMB 6,900,000
出版:《中國名畫》上冊,第252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年。
說明:
端方舊藏
端方舊藏文徵明《中秋賞月圖書畫合璧卷》。前卷圖畫部分為水墨畫,所繪為中秋時節,明月映照之下,家人團聚于平崗之上。有侍坐于長者之前眾人,暢談悅事,盡享天倫之樂;又有守護稚子玩樂賞月者,其一童遙指皎皎明月,一童若有所悟;云霧繚繞于林間,飄渺流轉,一派其樂融融,歡樂祥和之聲躍然紙上。后卷大字行書自作詩《中庭步月》,其中鋒用筆、大開大合、骨力強勁,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世人皆知“粗文細沈”之可貴,文徵明“粗文”學于沈周,后上溯至吳鎮、倪瓚、巨然、董源。文徵明二十歲“從周學畫”,時沈周六十三歲。由于沈周是四十歲以后形成“粗沈”畫風“至四十外始拓為大畫,粗枝大葉”,說明文征沈周學畫之時,沈周已經是“粗沈”之風格,然文徵明對沈周的粗筆不甚喜歡,其《題明沈周臨王叔明小景》中說:“自少時作畫,已脫去家習,上師古人,有所臨摹,輒亂真跡,然所為率盈尺,至四十外始拓為大畫。粗枝大葉,草草而成,雖天真亂發,而規度點染,不復向時精工矣?!蔽尼缑鞯拇止P較沈周要細膩,墨色運用要靈活多變。本卷《中秋賞月》文徵明多以吳鎮法為之。其山石勾勒果斷流暢,松中帶秀,濕中帶干,皴法以大斧劈為主,甚至是整片為之,渾厚蒼茫而后酣暢潤濕;樹木畫法濃淡并舉,以淡為主,樹干、枝葉勾勒、點厾用筆粗獷而不失逸趣,率真而不失精細。整體畫面水墨漓淋,含蓄空蒙,從而凸顯出八月中秋夜色之下的朦朧美感。然而是圖又與吳鎮蕭索、孤獨的畫風是截然不同,其畫面間一種超脫、寧靜平和、雅逸的自然意境,結合中國大家庭歡聚一堂和諧積極的之態,極具詩情畫意之美。這將消極避世的元文人畫轉化現實的、積極、溫潤的文人畫,使畫面充滿了人生意味。文徵明“粗文”風格的作品還有南京博物院所藏,作于1532年之《中庭步月圖軸》、1558年之《水亭詩思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作于1540年之《疏林淺水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1544年作《江南春圖并詞卷》;遼寧省博物館藏,1558年作《桃源問津圖卷》等等,相較而言,本卷于平淡中見天真,簡率內傳雅逸。
以南京博物院所藏,文徵明于1532年所制《中庭步月圖軸》(含自作詩)以及書法風格辨識,是卷應為其60歲以后所作,且應晚于1532年。文徵明60歲后尤愛黃庭堅的大字行書,本卷所書亦為《中庭步月圖軸》詩文,同為賞月之時,用不同書體錄其自作詩,亦為非凡之舉。文徵明大字行書取開張跌宕之勢,輻射狀之結體,將山谷恣肆、放縱、大開大合的用筆融入自己的大字行書中。其又平和舒展,放縱不失于內斂,形成了自我獨特面貌,為人傾慕。本卷文徵明大字行書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起筆重按,裹鋒行筆,借助長線的長度和力度,增加線條的張力和氣勢,盡情揮灑,淋漓痛快,氣勢逼人。在結構上最為耀眼之處便是突出主筆之后,伸長主筆,達到奔放的效果,給人“氣貫長虹”的感覺。長線條本來即是字的主筆,加上獨特的中鋒行筆、骨力強勁、果斷放筆等技法,勢必給人酣暢灑脫的感覺,比如“冷、初、檐、夜、仙”等字的長撇,“軒、犖、斗、中、”字的長豎:“人、交、衣、禽、金、波”等字的長捺;“河、垂、無、一、有、香、滿、昔”等字的長橫,加上整個字中宮收緊,四周伸張,其獨特的一收一放結構,顯得節奏感格外強烈。本卷通篇雄強豪邁源于骨力強勁。其起筆重按,尤其是長橫的起筆,重按之后,裹鋒行筆,從而使整個線條聚氣,起筆、行筆的完美配合,加上長線條適宜伸展,給整個字增添了渾厚感和張力,其運筆過程厚實、挺勁,有著濃重的篆籀之氣。全詩一氣呵成,瀟灑絕倫,毫無滯澀,信手揮來,實為大觀。在文徵明眾多傳世作品中,如本卷大字行楷書,是他晚年特有的一種書法風格,與其典型的小行書“文派”面貌有所不同,是變革其自身書風的一次新嘗試,體現了文徵明在書法藝術中貫穿其一生的探索精神。
以“粗文”之筆繪《中秋賞月圖》,以大字行書寫《中秋步月》之詩,真可以說是合璧之玉。是作為葉志詵、端方遞藏,王瓘、李葆恂題跋。葉志詵(1779-1863)字東卿、晚號遂翁,室名平安館,漢陽人,工金石鑒藏,善書法;端方(1861-1911),字午橋,號陶齋,滿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為著名金石學家、書畫鑒藏家,以收藏真、精著稱。王瓘(1847-1911后)是清末舉人,官至江蘇道員。字孝禹、又作孝玉,重慶銅梁人。書法長于篆、隸書,兼有鄧石如、趙之謙、楊沂孫諸家之長。并擅長篆刻,精鑒別,富收藏,為清光緒以降以金石、書法名重一時之大家。所題“中秋賞月圖”五字,峻逸挺拔,棱角分明,方圓兼備。以中鋒為主,偶用側鋒收啟轉承使氣韻生動而不板滯,方峻遒麗,氣象開張,神采粲然。李葆恂(1859-1915)字寳卿,兵部尚書李鶴年(1827-1890)之子,工文學,因精鑒書畫而為端方賞識、并曾為端方大量藏品書寫題跋。本卷此卷后由德國著名藏家于晚清民國年期間購于中國,而今重歸華夏,實乃幸事。(北京保利拍賣)
北京文徵明書畫院——全國實力派藝術家成長的搖籃、共同的精神家園!歡迎加入!聯系電話、微信:13260079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