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啟動美育示范校創建:5000所學校、200個基地
日期:2025-11-18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全國示范性特色學校創建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5〕37號)。總體安排如下:
全國示范性特色學校共分為體育健康類、美育類、國防教育類、依法治校類、語言文字推廣應用類等五大類。本次創建工作周期原則上為2年,計劃創建:
體育健康類學校9000所(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體育傳統特色學校);
美育類學校5000個、基地200個;
國防教育類學校4000所;
依法治校類學校300—400所;
語言文字推廣應用類學校300所。
5000個美育類學校:藝術團課程納入學校美育課程體系
文件中顯示,美育類學校指“示范性學生藝術團學校”,旨在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大中小學校學生藝術團一體化建設模式,推動學生藝術團建設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形成一批示范性強、引領性突出的建設成果。
涵蓋舞蹈、合唱、器樂、戲劇戲曲、美術書法、影視等多個專項類別。其中明確美術書法類(含繪畫、書法、篆刻、設計和手工藝制作等)藝術團,團員人數不少于30人;影視類(含攝影、影視動畫和數字媒體藝術等)藝術團,團員人數不少于20人。
在教學建設要求上,美育類學校需將藝術團課程納入學校美育課程體系,以經典藝術作品為載體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熟練掌握1項藝術特長,運用數字技術賦能教育教學,每年舉辦2場次校內專場演出和展示活動等。鼓勵學校遵循美育規律,體現學段特點,彰顯地域特色,加強分類指導,積極探索文化傳承、校地共建、品牌打造等方面的特色發展路徑,培育形成“一團一品”“一校多品”發展格局。同時創新課堂教學與實踐模式,促進五育融合,引領教學改革,強化過程管理,推進評價改革,完善條件保障,激發藝術團的內生動力與創新活力。
200個美育類基地:傳統文化融入教學體系
美育類基地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基地”,申報對象針對普通高校,主要任務圍繞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維度展開,旨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融入高校教育教學體系,充分發揮高校文化傳承創新優勢,著力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引導師生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在評價體系中,科研成果轉化、跨區域合作、國際交流等指標均占有一定分值。強調探索跨部門協同、校地合作和高校間共建共享機制,推動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提升資源整合與服務效能。(美術報)
